济宁市任城区特殊教育学校青年教师胡冰心:用爱浇灌,静待花开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刘凯平 丁安顺 通讯员 刘亚如

2018年入职济宁市任城区特殊教育学校,从一开始对特教工作的懵懂不解,到逐渐的熟悉和热爱,胡冰心始终以爱陪伴孩子们成长。无论是做学科教师,还是担任班主任,她始终用心用情,默默耕耘在自己的岗位。当看到孩子们一天天变化与进步,一个个家庭重拾对未来的信心,胡冰心也愈发深刻认识到特教工作者沉甸甸的责任。

一双慧眼

寻找每个孩子闪光点

有别于普通学校,特教学校的老师们需要在教室内办公,时刻与学生在一起。

作为九年级(1)班的班主任,胡冰心在下课时间也不会离开教室。孩子们感到好奇,不时会跑来打断记者与她的谈话。面对这群孩子的行为,胡冰心有着极大的耐心,始终笑容可掬地和孩子们交流。

“孩子们都很单纯可爱,可能起初交流有一些不易,但是随着时间久了,他们就会慢慢亲近你。”胡冰心班里的学生以智力障碍和孤独症为主。“作为语文教师,我除了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掌握与人交流的基本方法和社会规则。”胡冰心坦言,这是为了让他们毕业后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来说,生活中每一处场景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的课堂。“有些孩子注意力很难集中,老师就要想尽办法把他们吸引到课堂上来。”胡冰心笑着说,她在教学中会将知识点形成一个个小故事,让学生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轻松学习。

作为班主任,胡冰心格外关注每名学生的个性发展。多年来,她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先从孩子的家庭入手,通过与家长交流第一时间掌握孩子的基本情况、性格特点、爱好等,然后为每个孩子制定成长档案和个别化教育计划。”同时,她会根据孩子的表现不断调整计划并实施。

爱学习的小懿、爱唱歌的涵涵、爱打球的晨晨、爱画画的芳芳、爱劳动的小仁……有人说“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就会打开一扇窗”。胡冰心在工作中总是留意观察,善于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通过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发挥学生优势、挖掘潜能。

一颗真心

陪伴学生们快乐成长

每一个孩子背后,都承载着一个大家庭的期望。对特殊儿童的家庭来说,每当孩子们取得点滴进步时,都会让家人激动万分。

孤独症学生宣宣,让胡冰心印象深刻。“因对淀粉类食品过敏,在宣宣小时候,家长曾限制他对淀粉类食物的摄入,但孩子处于好奇心,看到饼干就会抢,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胡冰心说,宣宣的行为让她很是苦恼,在一次与专业康复师的交流中,她学习到“奖励—引导”的方法。胡冰心征求家长意见后,尝试使用康复师提供的方法,教育引导宣宣与同学正确交往,避免冲突,学习和同学和睦相处。

“宣宣奶奶经常在放学后向我询问孩子的情况,每当听到孩子有进步时,老人脸上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学生的改变和家长的笑容,让胡冰心深深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在特教岗位上时间愈长,她愈发认识到特教工作对特殊孩子的重要意义。

“胡老师非常有亲和力,尤其是笑起来,很有感染力,孩子们很喜欢她。”学校办公室主任刘亚如提起来胡冰心,也是满满的赞许。

今年是胡冰心入职的第八个年头,曾经工作上略显青涩的她,已成为学校教师团队的中坚力量。和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一样,她无怨无悔、快乐耕耘,将青春挥洒在特殊教育事业中,用自己的光和热温暖着可爱的孩子们,陪伴他们走过每一个春秋冬夏,见证着他们的成长和变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