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刘震 通讯员 黄琨
在青岛胶州市的街头巷尾,40岁的女外卖员鲁妮每天都会“闪现”其中。一天107单、七天644单,鲁妮靠着“朝六晚九”地拼搏,成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单王女侠”,同时荣获“2024年青岛市网约配送行业巾帼骑手”称号,成为小城奋斗者中的一面旗帜。虽然工作十分辛苦,但鲁妮每月的收入也稳定在万元以上,她说“干工作不怕累,为了生活再拼一点也值得”。
十年磨砺,从流水线到城市毛细血管
今年40岁的鲁妮来自临沂,十多年前,因哥哥一家在青岛胶州定居,她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丈夫、女儿一同奔赴这座城市。初来乍到,鲁妮辗转于多个岗位,在工厂流水线打磨过双手的茧痕,在蛋糕裱花台前凝练出毫米级的精准,超市收银机的叮咚声记录着她与时间的博弈。回顾往昔,鲁妮感慨,每一个岗位都让她学会了生存的本领。
“那些年像在钢丝上跳舞——孩子放学要接送,每个岗位都是救命稻草。”鲁妮说,当时孩子小,为了配合孩子的时间,她不停地换着工作。后来听说外卖行业时间灵活自由,月收入能过万,鲁妮心动了,买了辆二手电摩,开启了女骑手的生活。
单王炼成记,风雨中的速度与温度
2023年初春,当鲁妮第一次穿上荧光骑手服时,老骑手的忠告犹在耳畔:“这行可没有性别优待。”不服输的她将手机绑上电动车把,在导航提示声中开启征程。半年时间,她把方圆五公里的犄角旮旯刻进脑海:某小区的电梯每逢整点检修,扬州路地铁施工围挡后的快捷通道,甚至记住了几位常客的忌口清单。她心想:“别人能做,我也一定行,总要试过才知道。”
“系统派单就像开盲盒。”鲁妮笑着展示手机里保存的路线图,是她用三个月摸索出的“送单兵法”。当别人困在早高峰时,她已算准送餐空档;当新骑手在商业区迷路,她能精准报出每个写字楼的后厨通道。半年后,她用事实证明,只要肯努力女骑手不比男骑手差。2024年8月,鲁妮获评了“青岛市网约配送行业巾帼骑手”。“这不仅是对我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辛勤付出的认可。我相信,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我的幸福就是靠一脚油门、一脚刹车踩出来的。”
车轮上的经济学,每一单都是生活筹码
干这一行,说不辛苦是假的。为了多接单多赚钱,鲁妮早上5点多就起床,6点上线接单,一般忙活到晚上9点才下班回家。周末、节假日往往单多,更舍不得休息,春节期间的团圆饭香从千家万户飘出时,她正提着年夜饭套餐疾步攀登。她每个月都要跑2000多单。只要上线接了单就没有挑选的余地。尽管是女骑手,但她也常常需要提着大桶水或者啤酒上楼。虽然个头不大,但她力气不小,扛两箱啤酒上五楼也不在话下。身体上的累可以忍受,有时让她受不住的是客户的不理解。
“尤其是下雨天,很多骑手就不接单了。我一般是照常接,但下雨天容易爆单,客户点了之后,可能很长时间没有骑手接单,然后单就在系统上积累着,骑手一上线就派过来很多单,单多了,天气、路况都不好,就很容易超时,但客户不了解,那些能打电话沟通的都还好,还有一些啥也不说,默默就点个差评。一个差评扣200块钱,像今年3月3号那天下了一天的雨,我一天送了将近90单,但有一个超时,一个差评,就扣400块钱。”鲁妮无奈地说。
也有让她温暖的时候,有时候客户看她淋湿了,回头默默打赏10块钱。“其实不是贪图这10块钱,而是这个行为让我觉得被认可,被理解。”刚开始送外卖的时候,鲁妮不好意思跟人说,但现在随着月收入稳定在万元以上,她也释然。“别人说他们的,我只要能挣到钱就行了。”当胶州的霓虹再次亮起,鲁妮拧动油门冲进暮色,电动车灯划出的光弧,正书写着属于平凡奋斗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