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制药实验室里走出个全国劳模

广告 X
OK欧意app

主流交易所一应俱全,立即下载进入加密世界

立即下载认证享受新用户福利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樊伟宏 通讯员 扈艳华

4月28日,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王兵现身其中。

作为淄博市此次受表彰七人中的其中一员,王兵的出现并不意外,扎根生产试验一线二十多年,王兵在多项药物新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的技术领域,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为企业攻克了难题,也为社会创造了效益。

“以科技创新成果回报企业、回报社会。”在王兵看来,他要做的还有很多。

脱颖而出

1996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的王兵,第一份工作便选择了新华制药。

1999年,王兵调入204车间试验组。在这里,他在药物合成领域的优势和灵感很快被展现出来,不久便取得了一项重大工艺改进成果,帮助新华制药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后,他又受命独立研发了一个新产品,不仅指导该产品顺利上马,而且很好地解决了该产品产业化过程中的安全、环保、成本、质量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成果的取得,很快引起了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

自此,诸如像TMP缩合工艺改进、三甲醛的开发与改进、三甲醛甲化新工艺、三甲醛回收溴化钠工艺改进、聚卡波菲钙(CPC)工艺研发与生产、尼莫地平新工艺、异丙安替比林“氢化母液不分离”新工艺、苯基乙基丙二酸二乙酯产业化项目……不断有公司的战略新产品转入204车间进行研发和生产,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率。

“不可否认,作为实验室的技术负责人,王兵在新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的技术领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新华制药相关负责人回忆说。

由于在解决生产问题、工艺优化及改进、新产品研发等过程中取得的成果,王兵及团队得到了公司及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肯定,获得了大量奖项及荣誉。

例如,八次获得新华制药《科技进步奖》(均排第一位);多次获得淄博市四·一工程技术创新优秀奖、淄博市职工技术创新优秀成果奖、淄博市全市百项优秀职工合理化建议奖、山东省国资委省管企业智慧献企业金点子奖等。

王兵也多次被评为新华制药“十佳科技人员”及“劳动模范”,并获评省管企业十杰青年提名奖、淄博市优秀青年、淄博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淄博市医药行业十佳创新人才、振兴淄博劳动奖章、淄博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2015年,204车间试验组被淄博市总工会评为“劳模创新工作室”,现承担了新华制药绝大多数新产品的产业化项目,另外还有众多工艺改进项目以及对外合作项目,为该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不断开拓着新的领域。

“整个过程中,王兵表现出的实干、开拓、创新的精神,是极为难能可贵的。在他的攻关过程中,有四项成果获新华制药科技进步奖,当年每项成果为公司创造的效益都在百万以上。”上述负责人评价说。

扎根基层

“基层科技工作者”,是王兵对自己的定义。

TMP产品一向被业界视为市场稳定、富有前景的原料药之一。2000年左右,为了争夺市场,众多生产厂家使出浑身解数,竞争达到了白热化状态。

王兵刚进入实验组,就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实验技能,以及不怕苦不怕难的冲劲,带领实验组成员开始了艰难攻关,很快便取得了多项工艺改进成果,大幅降低了成本,增强了新华制药TMP的市场竞争力。随后,在车间负责人的决策下,王兵又带领团队独立研发了为TMP配套的中间体三甲氧基苯甲醛产品,很好解决了新产品上马过程中的安全、环保、成本、质量等问题,使TMP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曾在全国一度领先。

类似的场景在2004年底再次上演。

新华制药研发多年的新产品CPC遇到了极大困难,迟迟不能为客户提供中试样品。王兵临危受命,带领车间试验组人员日夜攻关,仅用一个多月就找到了工艺关键点,完成了小试和中试工作,赶在最后期限前满足了客户要求。后又用了不到半年时间,顺利完成了该产品的产业化工作,使该产品成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该产品一直生产至今,为公司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经过以上这些项目的锤炼,王兵在工作上逐渐走向成熟,在后来的几个工艺改进项目中,如尼莫地平新工艺、异丙安替“氢化母液不分离”工艺等,王兵驾轻就熟,不仅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质量,还减少了废物排放,缩短了工艺路线。

2015年底,一类新药“三苯双脒”迎来“春天”。美国帕斯公司决定与新华制药合作,共同开发三苯双脒产品,拟帮助新华通过美国FDA认证,并为该产品找到了市场。

彼时,我国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一类新药少之又少,因此三苯双脒产品开发成功,对新华制药未来发展意义重大。但FDA对产品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新华制药对该产品虽然已研发了十数年,经过了许多合成高手的攻关,但对通过FDA的要求依然没有十足把握。

关键时刻,新华制药又将这一重任交给了王兵带领的204车间试验组。经过艰难攻关,历时一年,试验组终于突破了最关键的杂质问题,后又经过大量实验解决其他诸多难题后,新华制药很快取得了产业化的成功。

据其车间同事介绍,以上这些成果,都是以王兵为第一完成人带领团队共同完成的,他的参与度非常高,大多数时候是亲自做实验,试验取得成功以后,又亲自指导产品上生产,直至成功。

从个人到团队

从奋战在一线,到为整个研发团队提供技术支持,王兵的角色不断发生着转变。

尤其在王兵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后,204车间试验组逐渐发展壮大,随着一支由多名硕士研究生、本科生、高级技师、技师、年轻员工以及实习生组成的老中青结合、高中低学历互补的强大研发团队出现,如何培养年轻血液,成为王兵身上的新责任。

氨氯地平、卡比多巴、奥美沙坦、格列美脲、CMP、针剂布洛芬、布洛芬赖氨酸盐、苯基乙基丙二酸二乙酯、ZON、伊曲茶碱、依普利酮、非布司他、碳酸司维拉姆、咪达那新、三苯双脒、MN08……

一项项新产品经工作室顺利实现产业化。

“在王兵的带头下,王兵劳模创新工作室近几年承担了公司绝大多数新产品的产业化项目,每年有四个以上新产品上马,另外还有众多工艺优化改进项目、对外合作项目等,业绩喜人。”新华制药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而在这些新产品产业化过程中,王兵逐渐由一线转向技术支持,因此也培养并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科技工作者,其中工作室成员阎培军和王宜运被评为公司“劳动模范”,并先后获得“振兴淄博劳动奖章”,更有多名年轻员工获得公司“十佳科技人员” “十佳青年” “十佳金牌工人”等荣誉称号。

上述负责人表示,一个几十人的团队,如此高频率、高密度的获奖,在公司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尽管从一线科研人员过渡到团队领头人,但王兵仍然会每天泡在实验室里,百忙之中亲自承担课题,遇上同事难以攻克的难题时会施以援手。

“一天不做试验手就痒痒,” 王兵憨憨一笑说道。

尽管科研成果硕果累累,但因为大多涉及公司核心关键技术,受限于保密级别经常不适合发表论文,甚至申请专利,因为这个问题,王兵及其团队受了“不少委屈”。

对此,王兵却坦然许多,“没什么了不起,奋战在科研生产第一线,这都是我们无悔的选择。”

正是因为这种“无悔”,王兵的存在,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家红色国企中的每一个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