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报网讯(记者钱红艳)4月23日,2025年南京市中小学“读书节”系列活动在中央路小学正式启动。为培养中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引导孩子们多读书、多用书,近年来,我市中小学创新开展实践性阅读活动,让中小学生感受“立体阅读”新体验。
昨天,走进中央路小学,校园里一眼就能看到各年级形式多样的阅读成果展示。一年级的孩子们带来了自己最喜欢的书,并附上“读书卡片”推荐给自己的同学;四年级的孩子们阅读了科技类书籍后,通过动手实践,展示了一些自己的小巧思和小发明;五年级的学生阅读《红楼梦》以后,不仅制作了红楼梦主题的书签和扇面,还开起“大观园饭店”,把《红楼梦》里的美食用文字和绘画展示出来……
该校副校长高洁介绍,阅读展示活动涉及的各年级阅读书目,都是教材上推荐的。老师们不仅带着孩子们读,更会引导他们思考,然后进行实践创造,最终实现知识的有效转化和应用。“与此同时,我们还利用‘15分钟教育圈’资源,带领孩子们走进附近的博物馆研学,加深对阅读的理解。这种实践性阅读,让文字变成现实,会在学生头脑中不断创造新鲜体验。”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像中央路小学这样,通过创新多元的方式开展实践性阅读活动的学校越来越多。中华中学今年以“当万有文库遇上人工智能”为主题,将学校的镇馆之宝“万有文库”对外展示,兴隆、雨花校区的同学们戴上白手套,通过触摸、阅读穿越历史的珍贵藏书,对阅读有了更深层次的感受;景明佳园小学开展“明亮少年”跟着书本游金陵活动,老师带着孩子们深度感受“世界文学之都”的魅力。
在“读书节”启动活动现场,从《地道战》手绘图片到《红岩》课本剧,从“晨曦书简”分享到“文学之都”研学笔记,各中小学充分展示了阅读与学科实践、德育活动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