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时速!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特检科团队以专业与默契抢赢脑梗救治“黄金窗”

广告 X
OK欧意app

主流交易所一应俱全,立即下载进入加密世界

立即下载认证享受新用户福利

鲁网4月17日讯2025年4月的一个上午,一名患者在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特检科接受常规超声检查时突发意识丧失。当值医师王大夫敏锐察觉患者状态异常,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患者情况危急,立即联系急诊!”话音未落,患者已出现剧烈呕吐。特检科全员闻令而动,有人迅速清理呕吐物以防窒息,有人百米冲刺至急诊科呼救,有人同步联系门诊医生……短短5分钟内,患者被安全转运至急诊抢救室,经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得益于特检科团队的精准判断与高效协作,患者在发病后3小时内完成取栓手术,成功避免了偏瘫等严重后遗症。

应急响应:从“一呼百应”看特检科硬核实力

快速识别:专业素养的“火眼金睛”

王大夫的敏锐判断源于特检科日常对急危重症的深度培训。通过超声影像实时监测,她迅速捕捉到患者颈内动脉重度狭窄、血流动力学异常信号,结合突发意识障碍、呕吐等症状,锁定“急性脑梗”可能。这与科室推行的“危急值即时响应”机制密不可分——发现异常后需在2分钟内上报临床科室,并同步启动绿色通道。

分工协作:刻入基因的默契配合

特检科成员在突发事件中展现出高度组织性:

防窒息组:使用专业医疗垃圾桶承接呕吐物,调整患者体位至侧卧位,严格遵循《特检科紧急意外处理预案》操作规范。

联络组:通过电话、人工跑动通知急诊科,确保信息零延迟传递。

这些细节源自科室定期进行的多场景急救模拟演练,涵盖跌倒、心脏骤停等多种突发状况。

技术赋能:超声诊断的“前沿哨兵”作用

早期预警:脑颈血管超声的“侦察兵”价值

此次事件中,特检科通过脑颈血管一体化超声评估,提前发现患者颈内动脉重度狭窄、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异常等脑梗高危信号,为临床决策提供影像学依据。研究表明,此类技术对急性脑梗的早期识别准确率可达85%以上。

流程优化:从“单兵作战”到“多学科作战”

特检科超声异常数据可实时共享至神经内科,缩短诊断链条;同时推行“检查-救治”空间一体化模式,在超声室旁设置急救器械、药品存放点,实现“检查台即抢救台”。

经验启示:以“战”促改的常态化备战

预案迭代:从“纸上流程”到“肌肉记忆”

科室将《特检科紧急意外处理预案》细化为“30秒响应-3分钟处置-5分钟转运”标准化动作,并通过定期模拟真实场景演练,让每位成员反复锤炼应急技能。

人文关怀:救治中的温度传递

在本次抢救中,科室大夫全部暂停手头工作,开辟绿色通道,在检患者也表示充分理解,王大夫不断安抚患者,付主任不断拍打患者后背,并及时擦掉患者嘴角的呕吐物,许大夫狂奔下楼通知急诊,排队患者也自觉让出急救通道。这种“技术 温度”的服务理念,正是特检科一直追寻并不断践行的。

这场与死神赛跑的胜利,不仅是特检科应急能力的生动展现,更是医院多学科协作体系的成功实践。正如付主任在复盘会上所言:“每一次抢救都是对流程的检验,每一秒的节省都是对生命的敬畏。”未来,特检科将继续以“专业力”守护患者,以“协作力”赋能临床,筑牢急危重症救治的第一道防线!

健康提醒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及长期吸烟者,建议每年进行脑颈血管超声筛查,早发现动脉硬化、斑块等病变。突发一侧肢体麻木、言语不清、剧烈头痛时,请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刘亮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