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rliquid的HIP-3升级正掀起一场链上金融革命,将永续合约市场的创建权限彻底开放,形成“无需许可、模块化、可组合”的金融基础设施。
目前生态内已有20余个项目,涵盖交易前端、流动性质押、DeFi协议等垂直领域,其中Kinetiq(19亿美元TVL)、Unit(8亿美元TVL)等头部项目已验证其潜力。这场变革重构了DeFi的底层逻辑,还为早期参与者提供了“低门槛参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黄金窗口期。
HIP-3的核心突破在于将永续合约市场的创建权从核心团队下放至社区,通过“荷兰式拍卖 100万HYPE质押”机制,允许任何人部署自定义市场。这一设计催生了三大机遇:
1.传统金融资产的链上化革命
Unit项目通过HIP-3推出特斯拉、谷歌等美股的永续合约市场,将传统股票的流动性引入链上。用户可在Hyperliquid上同时交易苹果股票的现货(通过Unit代币化)和永续合约,形成“现货 衍生品”的完整闭环。
这种模式打破了CEX对股票代币化的垄断,据测算,若SP500指数永续合约在Hyperliquid上线,仅需获取CME 0.1%的交易量,部署者每日即可分得25.6万美元手续费。
2.私募市场流动性解锁
Ventuals平台将Pre-IPO公司估值转化为可交易标的,用户可对OpenAI、SpaceX等未上市企业做多或做空。其预言机机制整合公共二级交易数据与私人市场估值,例如vOAI合约的“350.24”价格代表OpenAI 3502.4亿美元估值。这种设计首次让普通投资者参与私募市场定价,而部署者可通过10倍杠杆交易收取双向手续费。
3.基础设施的模块化组合
HIP-3生态内项目形成“乐高式”协同:Kinetiq的Launch平台通过众筹质押池降低部署门槛,Sekai协议提供流动性质押代币解决方案,Flow DEX则增强市场深度。
例如,一个团队可通过Sekai发行LST代币募集HYPE,再利用Kinetiq Launch部署大宗商品永续合约,最终由Flow DEX提供流动性支持,形成完整商业闭环。
当前HIP-3生态处于“测试网红利期”,其特殊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1.低竞争的蓝海市场
生态内大部分项目仍在测试网阶段,团队多采用化名且融资依赖自筹,避免了VC项目常见的“代币预售套现”问题。
例如,Ventuals通过社区铸造NFT自筹资金,而非传统融资,这种模式使得早期参与者能更公平地分享生态增长红利。据统计,目前HIP-3生态内项目平均TVL增速达每月300%,远超成熟DeFi协议。
2.协议激励的正向循环
Hyperliquid将99%的收入用于HYPE代币回购,形成“用户增长→手续费增加→代币回购→价格上涨”的飞轮效应。2025年上半年,平台未平仓合约量从32.7亿美元飙升至150亿美元,年化收入达10亿美元,而HYPE流通量仅2.38亿枚。这种稀缺性设计使得早期部署者不仅能获得手续费分成,还能享受代币升值收益。
3.技术架构的先发优势
Hyperliquid采用HyperCore HyperEVM的双层架构,实现“订单簿深度媲美CEX,智能合约兼容EVM”的独特优势。
例如,Based应用通过HyperCore实时读取交易所数据,推出XYZ100-USD指数市场,上线24小时交易量即达3500万美元。这种技术壁垒使得后期模仿者难以追赶,早期参与者可长期占据市场份额。
代币解锁冲击:未来2.38亿枚HYPE将进入流通,若抛售压力超过日均350万美元的回购能力,可能引发价格剧烈波动。
监管不确定性:全球加密监管趋严,Hyperliquid的“免KYC”模式可能面临合规风险,进而影响用户增长。
网络中心化隐患:仅24个验证节点的设计虽提升交易速度,但存在被操控风险,与区块链去中心化理念存在冲突。
HIP-3的推出标志着Hyperliquid从“永续合约DEX”向“链上金融基础设施”的转型,其开放的生态模式为开发者、交易者和资本提供了创新空间。然而,早期布局者需在抓住机遇的同时,密切关注代币经济模型、监管动态与技术安全,方能在这场金融革命中占据先机。正如Hyperliquid团队所言:“我们不是在构建另一个交易所,而是在创造金融的未来。”
关键词标签:Hyperliquid的HIP3是什么,Alpha布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