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mp.fun由三位20岁出头的英国创业者Noah Tweedale、Alon Cohen和Dylan Kerler于2024年1月创立,总部位于伦敦。其中,联合创始人Dylan Kerler被曝在16岁时(2017年)曾通过发行eBitcoinCash和EthereumCash等代币实施“Rug Pull”骗局,获利约7.5万美元。尽管Pump.fun宣称要“保护用户免受不道德行为侵害”,但创始人的早期黑历史与平台现状形成强烈反差,引发信任危机。
Pump.fun的崛起堪称加密货币领域的“青春风暴”。三位创始人——Noah Tweedale(首席执行官)、Alon Cohen(首席运营官)和Dylan Kerler(首席技术官)——均在20岁出头时创立了这一全球最大的Memecoin工厂。据《纽约时报》报道,三人于英国牛津相识,拥有多年交易狗狗币等模因币的经验,并于2024年1月正式推出Pump.fun平台。
团队特点:
年轻化:核心成员平均年龄不足25岁,技术负责人Dylan Kerler甚至未上过大学,但凭借自学能力主导平台开发;
匿名化:创始人极少公开身份信息,Tweedale曾向《连线》杂志表示,匿名是出于“人身安全”考量,以防平台管理的巨额资产引发攻击;
快速扩张:团队从初创时的3人迅速扩展至70余人,涵盖工程、数据、安全、合规等10余个领域,并计划通过收购进一步壮大。
争议焦点:尽管团队宣称“保护用户”,但创始人Dylan Kerler的早期行为却与这一愿景背道而驰。
1.2017年的ICO骗局:eBitcoinCash与EthereumCash
2017年ICO(首次代币发行)热潮中,年仅16岁的Dylan Kerler以“DOMAINBROKER”和“ninjagod”为账号,在加密论坛BitcoinTalk上推广了两个代币项目:
eBitcoinCash:宣称是比特币现金的分叉币,吸引新手用户后价格暴跌;
EthereumCash:模仿以太坊的代币,同样在短期内崩盘。
操作手法:
虚假宣传:通过论坛帖子和Telegram群组夸大项目前景,承诺“彻底变革区块链行业”;
价格操控:在代币上线后,利用早期控制的钱包大量抛售,引发市场恐慌;
资金转移:将收益通过多个钱包分层转移,最终兑换为法币(如以太坊换为美元)。
数据佐证:
根据区块链安全公司CertiK的分析,Dylan Kerler通过这两个项目获利约7.5万美元(按当前币价估算超40万美元);
2017年10月20日至21日,其钱包地址“0x7f3E2”在EtherDelta交易所出售数百批EthereumCash,导致代币价格暴跌87.9%;
用户在论坛上愤怒指控:“这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Rug Pull!”
2.数字线索:从BitcoinTalk到Pump.fun的关联
尽管Dylan Kerler在创立Pump.fun后几乎抹去了所有公开足迹,但以下线索将其早期行为与当前身份紧密联系:
邮箱地址:在推广eBitcoinCash的论坛帖子中,DOMAINBROKER提供的邮箱包含“Dylan Kerler”名字;
地理位置:Telegram群组记录显示,开发者自称位于英国布莱顿,与Kerler2024年的选民登记地址一致;
别名使用:Kerler曾使用“Dylan Phoon”作为别名,而该姓氏与另一家关联公司董事Kee Fatt Phoon相同,暗示亲属关系;
代码痕迹:GitHub账号“outdoteth”的旧代码库中,一封以“Dylan Phoon”命名的Gmail邮箱头像,同时出现在DylanKerler1的Medium账户和Dylan Phoon的LinkedIn账号中。
CertiK首席安全官王铁磊总结:“从操作手法到资金转移路径,Dylan Kerler的早期行为与典型的Rug Pull骗局完全一致。他正是Pump.fun宣称要防范的那类开发者。”
1.平台数据:繁荣背后的阴影
尽管Pump.fun通过“一键发币”模式迅速崛起,成为Memecoin领域的霸主,但其数据却暴露了严重问题:
代币质量:据Solidus Labs报告,Pump.fun上98.6%的代币被归类为“Rug Pull”或“拉高抛售”骗局;
营收模式:平台通过收取1%的交易佣金,在15个月内创收超6亿美元;
用户损失:2025年7月,PUMP代币上线后暴跌75%,340个鲸鱼钱包协同抛售,其中两个私募轮钱包获利近4000万美元。
2.法律诉讼:从社区信任到集体维权
Pump.fun的信任危机已演变为法律风险:
投资者诉讼:知名律所Burwick Law扩大对Pump.fun的诉讼范围,将Solana基金会、Solana Labs与Jito纳入被告名单;
监管指控: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正在调查Pump.fun是否涉及未注册证券发行;
团队回应:截至目前,Pump.fun及Dylan Kerler均未对指控作出实质性回应。
Pump.fun的案例为加密货币用户敲响了警钟:
警惕“造富神话”:Memecoin的波动性高,98.6%的代币存在欺诈风险;
核查项目背景:关注创始人历史行为,避免投资有Rug Pull前科的项目;
分散资产配置:不要将所有资金投入高风险代币,优先选择有审计和合规保障的平台;
使用安全工具:借助去中心化钱包(如XBIT Wallet)的DID验证功能,确认交易对象真实性。
Pump.fun的故事从“创新天堂”到“信任崩塌”,揭示了Memecoin领域的野蛮生长与监管缺失。当“屠龙少年”变成“恶龙”,用户唯有保持理性、强化风控,才能在这场狂欢中全身而退。
关键词标签:Pump.fun创始人是谁,Pump.fun创始人是否有Rug Pull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