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正在尝试通过其新设的 dAI 团队,让区块链成为人工智能生态的结算与协调层,这意味着它希望在人工智能经济中承担交易、协调和信任基建的角色。dAI 团队提出了 ERC‑8004 提案和 x402 支付标准,旨在让人工智能代理能够在链上安全地交互与结算。这项尝试代表了以太坊从去中心化金融(DeFi)延伸到人工智能经济基础设施的重要探索。
以太坊具备智能合约、去中心化验证和可编程逻辑的能力,这使它成为人工智能代理、模型和数据之间交互的潜在平台。人工智能系统常常需要透明的执行、审计和账本记录,这正是区块链所擅长的部分。以太坊可作为一个“可信结算层”,让人工智能代理在链上提交合约调用、支付算力费用、记录信誉分数或行为日志,形成一层公共的账本支持。
dAI 团队正在推动这一可能性落地。他们的目标包括在以太坊上建立去中心化的人工智能技术栈,并在链上支持人工智能代理之间的交易、协调与结算。团队的愿景是避免人工智能经济被少数中心化企业垄断,通过去中心化协议让模型、算法、服务和资源的交换更透明、可验证和去中介。
由以太坊基金会设立的 dAI 团队,由研究科学家 Davide Crapis 领导,目标是让以太坊成为人工智能代理与机器经济的结算与协调层。他们正在推动的技术包括 ERC‑8004(智能代理信任层扩展)和 x402(在代理通信中添加链上加密支付能力)标准。
ERC‑8004 的构想是让人工智能代理在不预先信任的前提下实现发现、验证和互操作。它将扩展代理对代理(A2A)协议,引入可验证信誉系统、代理发现机制与链上交互规范。x402 则是在 A2A 通信协议中引入支付能力,使代理可以自主付费、交换服务或资源。这些标准一旦落地,将让代理之间的交互更有保障,交易更透明。
要让以太坊在人工智能经济中发挥结算层作用,还面临不少挑战。首先是性能问题:人工智能推理、模型训练、服务调用往往需要高吞吐量与低延迟,而以太坊当前的交易处理能力有限。要支持大量代理间交互,需要依赖扩展方案、二层网络、分片与数据可用性优化。
其次是信任与激励设计。代理行为可能出错或作恶,系统需要在链上记录信誉、设置惩罚机制、设计补偿机制。ERC‑8004 提案就是在此方向的探索。代理系统的身份、信用和不可否认性都需要协议支撑。若治理不当,可能导致代理被恶意操控或出现联盟行为。
要让以太坊成为人工智能结算层,仅靠 dAI 团队的设计不够,还需要生态层的支持。MetaMask、ConsenSys 等生态参与者已表示支持 x402 的多资产、多链和托管模式。一些项目也开始在开发工具链上集成这些标准,为代理通信和支付提供基础设施支持。
在应用层,人工智能代理可以负责资产管理、自动交易、模型服务调用、数据查询等。若代理之间能够在链上支付服务、交换模型、调用接口,就可能构建起一个去中介的人工智能市场。这类市场如果运行在以太坊上,那么以太坊就会承担起结算与信任的基础层职责。
dAI 团队的目标虽有挑战,但具备一定可行性。如果 ERC‑8004 和 x402 能成功落地,并获得钱包、项目和服务平台的支持,那么以太坊有望成为人工智能代理的结算与协调层。此外,以太坊在链上资产、安全和社区规模方面已有一定基础,这可能帮助其在人工智能结算市场中获得优势。
不过,要打造新的结算层,也需要生态参与者、人工智能项目方、链下资源提供方(如算力、模型、存储)共同认同链上结算方案。这意味着协议设计必须兼顾性能、可用性、易用性和安全性。若能够实现可信、可验证的代理体系,那么人工智能经济与以太坊之间的协同就可能形成新的基础架构。
以太坊通过设立 dAI 团队、推动 ERC‑8004 和 x402 等标准,是拓展人工智能经济的重要布局。如果这些标准落地并被社区采用,以太坊有可能成为人工智能代理间交易和服务调用的结算与协调层,从而让人工智能经济获得较高透明度和去中介能力。
在实践中,技术瓶颈、协议设计问题、生态采纳不足、标准竞争、治理冲突和激励机制失衡等,都可能影响 dAI 路线的进展。用户在关注这一方向时,应审视所接触项目的合约审计、社区支持、标准兼容性和稳定性。建议分散参与、逐步测试并关注协议升级与社区反馈,以便在人工智能与区块链融合的过程中获得较为稳妥的体验与收益。
关键词标签:以太坊,dAI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