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Sync Era 的 zkEVM 是一款基于零知识证明(ZKP)技术的以太坊 Layer 2 扩容方案,旨在提升交易吞吐量并降低费用,同时保持以太坊主链的安全性。自 2025 年起,zkEVM 实现了完全的 EVM 等效性,支持原生执行未经修改的 Solidity 智能合约,并与主流开发工具和生态系统无缝兼容。
zkEVM 采用双层架构,将交易执行与安全验证分离:
Layer 2(zkEVM 执行层):负责交易的批量处理、零知识证明生成和状态更新。
Layer 1(以太坊主链):通过智能合约验证 zkEVM 提交的证明,确保数据的最终性和不可篡改性。
在零知识证明技术选择上,zkEVM 采用 STARKs(可扩展透明知识证明),相比传统的 SNARKs,STARKs 无需可信初始化,验证速度更快,能显著降低主链验证证明时的计算资源消耗。
此外,zkEVM 通过以太坊 EIP-4844 的“Blob”数据结构优化数据可用性,将交易数据以低成本方式存储在主链,进一步降低链上存储开销,为高吞吐量奠定基础。
zkEVM 的交易处理遵循“批量处理-证明生成-主链验证”的闭环流程:
1.交易提交:用户提交交易请求。
2.批量处理与证明生成:zkEVM 节点将多笔交易批量打包,通过预编译的电路生成对应的零知识证明(ZKP)。
3.主链验证:生成的证明随后提交至以太坊主链的验证合约,合约通过算法快速验证证明有效性。
4.状态更新与最终确认:验证通过后,交易状态更新同步至主链,完成最终确认。
这一流程使 zkEVM 在性能上实现突破:吞吐量可达 20,000 TPS 以上,远超以太坊基础层的 15-45 TPS;交易费用也因计算成本的分摊大幅降低,普通转账费用通常仅需几美分,为大规模用户采用提供了经济可行性。
早期版本的 zkEVM 属于 Type 3 兼容性(接近 EVM 兼容),部分以太坊操作码需通过调整才能运行。
2025 年的技术升级通过完全 EVM 等效性设计,使 zkEVM 能够直接执行未经修改的 Solidity 合约,无需开发者对代码进行特殊适配。
在开发工具支持方面,zkEVM 已实现与主流以太坊框架的无缝集成。Truffle、Hardhat、Foundry 等开发框架均提供 zkSync Era 的部署插件,开发者可沿用熟悉的工作流编写、测试与部署合约;Remix IDE 等调试工具也已集成 zkEVM 环境,支持实时调试与状态查看,降低了迁移门槛。
生态系统层面,主流钱包如 Huli 钱包、Trust Wallet 已内置 zkSync Era 网络选项,用户无需额外配置即可管理资产;DeFi 协议如 Aave、Balancer,以及 NFT 平台如 Opensea 均已完成部署,用户可直接使用以太坊工具进行交易与交互。
尽管实现了高度兼容,zkEVM 仍存在少量底层差异,主要体现在预编译合约处理上。
以太坊部分预编译合约(如 ECRECOVER)因计算逻辑复杂,在 zkEVM 中需通过适配器进行转换。
不过,ZKSync 团队已开发标准化适配方案,通过合约层的兼容性接口屏蔽底层差异,确保依赖这些预编译合约的 DApp 仍能正常运行。
2025 年的 ZKSync Era 已成为 ZK Rollup 领域的头部项目,其 zkEVM 的兼容性与性能优势推动生态快速扩张。
目前网络总锁定价值(TVL)已超过 4 亿美元,开发者与用户数量持续增长。
团队在技术路线图中提出“弹性网络”目标,计划通过“ZK Stack”框架支持企业定制专属 zkEVM 链,并实现多链互操作性与原生账户抽象(AA),进一步扩展应用场景。
此外,治理代币分配计划于 2025 年 Q3 启动,旨在激励生态贡献者,推动网络的去中心化治理。
ZKSync Era 的 zkEVM 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安全性-性能-兼容性”的三角平衡。
其分层架构与 STARKs 优化解决了吞吐量与成本问题,完全 EVM 等效性则消除了开发者的迁移障碍。
对于寻求低成本、高吞吐量的以太坊开发者而言,zkEVM 已成为无需妥协兼容性的优选方案,其持续的生态扩张与技术迭代也预示着 Layer 2 在以太坊扩容中的核心地位将进一步巩固。
关键词标签:ZKSync Era,zkEVM,零知识证明,EVM等效性,以太坊Laye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