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DeFi即“crypto‑native DeFi(加密原生去中心化金融)”策略,是Ethena协议在稳定币领域的核心布局,通过创新设计的合成美元USDe以及治理代币ENA构建了一条渗透稳定币市场的路径。该机制通过delta‑neutral对冲与收益生成模型,为用户提供了一种与传统银行体系脱钩、更具资本效率的替代方案,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市场拓展。
Ethena推出的USDe是一种合成美元形式的稳定币,其铸造时要求提供加密资产(如ETH或stETH)作为抵押,同时协议自动在衍生品市场建立空头头寸,以对冲抵押资产的价格波动。这种“delta‑neutral”设计能在市场波动中维持USDe对美元的稳定锚定。与传统依赖法币储备的稳定币相比,这一机制根植于加密原生体系,赋予其去中心化、可组合的属性。该设计体现了cmDeFi理念——利用链上资产和策略构建稳定币,而非依赖中心化金融体系。
cmDeFi策略不仅关注稳定性,也注重收益生成。USDe持有者可以将其转换为sUSDe,这是一种可带来产出的衍生币,实际收益来源包括ETH的质押奖励、衍生品市场的资金费率(funding rate)以及流动稳定币带来的收益。这种机制形成一种“互联网债券”的功能,让用户在持有稳定币的同时享受收益。此前USDe年化收益率曾高达30%以上,如今虽已回落至5%左右,但它仍为用户提供了一条非银行渠道的收益路径。
市场上的表现是衡量策略成效的风向灯。截至2025年夏季,USDe一度超过420亿美元市场供应,跃居整体稳定币市场第三,仅次于USDT与USDC。其TVL与市值快速攀升,证明用户对加密原生稳定币的认同度增加,也反映出cmDeFi策略带来的流动性与市场影响力。在此过程中,ENA代币作为治理工具,其市场价值也随之提升,二者互为推动因素。
虽然cmDeFi模式带来了创新与机会,但也伴随一定风险。USDe高度依赖funding rate与衍生品市场,如果资金费率转为负值或衍生市场波动加剧,可能导致对冲失败,甚至USD脱锚。此外,抵押资产如USDT或stETH本身存在风险,如果脱锚或技术问题加剧,USDe机制可能遭遇应急压力。cmDeFi虽构建了去中心化路径,但其运行仍需依赖外部市场与衍生品机制,这构成潜在隐忧。
为稳固其在稳定币市场的地位,Ethena启动了多项扩容策略。例如,USDe的抵押资产扩展至BNB、XRP等高流动性币种,以分散风险并提升市场应对能力。这种“数据驱动的资产框架”使USDe能应对各种市场压力,同时符合不断演进的监管要求。这种策略体现了cmDeFi的第二阶段:从单一路径走向多资产、多链融合的生态发展,强化其市场渗透与抗压能力。
cmDeFi通过Ethena推出的USDe为DeFi引入了一种创新路径:稳币并非只能依靠法币储备,它可以源于加密原生机制,结合对冲与收益生成,为用户提供去中心化、产出兼备的选择。这种策略在市场上已获得一定认可,USDe迅速成为稳定币市场的重要一员,ENA治理也因此获得进一步推动。
不过,cmDeFi战略并非没有风险。从资金费率波动、衍生品对冲失败,到抵押资产脱锚或整体市场情绪转变,任何环节的变化都可能影响USDe的稳定与价值。此外,随着监管政策陆续落地,协议运行的合法边界与制度约束将变得更为复杂。用户如计划参与Ethena生态,应对其机制进行深入了解,监测市场波动与治理动态,并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谨慎决策。
关键词标签:Ethena,USDe,Delta中性策略,稳定币市场,双代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