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签交易费用为何更高?签名数量如何影响成本?

多签交易费用更高主要源于两方面原因:一是每个签名增加交易数据体积,二是复杂赎回脚本带来的验证成本上升。签名数量与交易成本呈近似线性关系,每增加一个签名通常导致交易体积增加72-100字节,进而推高费用。

核心定义

多签交易(Multi-signature Transaction)是一种需要多个私钥签名才能执行的区块链交易机制。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分布式授权增强资金安全性,典型应用场景包括机构资产管理、去中心化钱包和DAO国库管理等。常见配置模式包括2-of-3(任意两个签名即可授权)、3-of-5(多数签名通过)等,具体取决于安全性需求与操作效率的平衡。

费用构成原理

1.数据体积膨胀

区块链交易费用本质上与数据占用的区块空间直接相关,多签交易因包含多个签名数据导致体积显著增加。每个ECDSA签名(含DER编码)约占用72-100字节存储空间,这使得交易体积随签名数量呈线性增长。以比特币网络为例,单签交易输入约为148字节,而双签输入体积增至295字节,数据量几乎翻倍。这种体积膨胀直接转化为更高的存储成本,尤其在区块空间有限的区块链网络中更为明显。

2.脚本验证成本

多签交易需要在交易中嵌入复杂的赎回脚本(Redeem Script),用于定义签名验证规则。以P2SH地址为例,这种封装机制会额外增加34字节的脚本开销。更重要的是,验证过程需要对每个签名的有效性进行独立计算,随着签名数量增加,节点验证交易所需的计算资源也相应提升,这种计算成本最终反映在交易费用中。

签名数量影响模型

1.成本计算公式

在2025年以太坊伦敦升级后EIP-1559机制下,多签交易费用可通过公式直观表示:交易费用=(基础数据量 n×单签增量)×实时费率,其中n为签名数量。基础数据量包含交易基本结构信息,单签增量则是每个签名带来的额外数据体积(约72-100字节)。这一公式揭示了签名数量与交易成本的线性关系。

2.典型场景对比

实际数据显示,在15gwei的基础费率下(约合0.45美元/225字节),不同签名数量的交易成本差异显著:单签交易体积约225字节,费用0.45美元;双签交易体积增至370字节,费用上升至0.74美元;三签交易体积达515字节,费用进一步增至1.03美元。这种成本递增模式在高网络拥堵时期更为明显,因为实时费率的上升会放大体积差异带来的费用差距。

优化技术演进

1.SegWit应用

隔离见证(SegWit)技术通过将签名数据从交易基本结构中分离,使这部分数据不再计入区块容量限制。根据BitGo 2025年第二季度报告,采用SegWit兼容地址的多签交易,在同等签名数量下费用可降低30-40%,这一优化对需要频繁进行多签操作的机构用户尤为重要。

2.Schnorr聚合

比特币Taproot升级引入的Schnorr签名聚合技术,使多签交易可合并为单个签名验证。Blockstream 2025年测试网数据显示,这种技术理论上能节省85%的交易体积——原本需要多个独立签名的交易,通过数学聚合后仅需一个签名大小,从根本上改变了多签交易的成本结构。

行业实践建议

1.费用控制策略

优先使用SegWit兼容地址,这是当前最成熟的多签费用优化方案,已被主流钱包和交易所广泛支持。

批量处理同地址多签交易,通过合并多个操作减少重复的脚本验证开销。

动态调整签名数量配置,例如冷存储场景采用安全性更高的3-of-5模式,而高频热钱包则使用更轻量的2-of-3模式平衡安全与成本。

2.成本预测工具

专业的交易费计算器可帮助用户提前预估多签成本,推荐使用支持实时费率查询和多签场景模拟的工具。这类工具能根据当前网络拥堵情况、签名数量和交易类型,提供精准的费用预测,帮助用户在成本与确认速度间做出最优选择。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持续演进,多签交易的成本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从SegWit的部分优化到Schnorr聚合的根本性突破,技术创新不断降低多签的使用门槛。对于用户而言,理解费用构成原理、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将成为在安全与成本间取得平衡的关键。

关键词标签:多签交易,交易费用,签名数量,SegWit,Schnorr聚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