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卖套利到百亿交易所:Arthur Hayes 的加密冒险录

在这个常重炒作轻分析的行业里,他始终是最具洞见的声音之一。

撰文:Thejaswini M A

编译:Saoirse,Foresight News

Arthur Hayes 出行时,行李箱里塞满了毛绒玩具。

这位 40 岁的加密货币亿万富翁收藏了 100 多个毛绒玩具,每个都有专属名字,他会带着这些玩具庆祝人生的重要时刻。在迈阿密的公寓里 —— 他曾在此接受六个月居家监禁 —— 访客能看到一排像儿童卧室里那样摆放的玩偶:一只黄绿色海星、一只狐狸、一只犰狳、一只长颈鹿、一头大象、一只章鱼、一条蛇,还有一个拟人化的小白菜。

对于一个打造出如今主导加密货币交易的金融工具的人来说,这或许有些古怪。但 Hayes 向来不按常理出牌。

2013 年,比特币交易者面临一个既荒谬又在数学层面极具吸引力的问题。

每个月,他们的期货合约都会到期,这迫使他们反复展期头寸,活像在玩一场昂贵的金融版「西西弗斯模拟器」。

展期合约,支付手续费,周而复始,最终所有资金都通过交易成本一点点流入交易所的口袋。

Arthur Hayes,这位在德意志银行与花旗集团深耕多年的衍生品交易员,毕生都在钻研如何从「市场靠数学胶带勉强粘合」这一特性中牟利。当他审视眼前的困局时,一个后来被证明价值连城的想法在他脑中成型:

「如果撇开时间的限定会怎样?」

这并非什么哲学思辨 —— Hayes 并未纠结于时间本质这类存在主义命题。

他当时在琢磨:要是能设计出一种永不到期的期货合约,彻底终结那种每月榨取费用、正让全球比特币交易者渐渐走向破产的循环,会是怎样一番光景?

这个答案让他成为了加密货币巨头,创造了如今支撑着大多数加密货币交易的金融工具,最终却因在未事先获得相关部门许可的情况下创建该工具而遭到联邦刑事指控。

这是一个关于传统金融逻辑闯入「野生市场」的故事 —— 这些市场由一群视监管为「建议」的程序员搭建,当严谨的金融逻辑撞上随性的代码世界,会激荡出怎样的火花?

Hayes 于 20 世纪 80 年代在底特律长大,他的父母都在通用汽车公司工作,他们明白教育是摆脱汽车行业兴衰周期的唯一可靠途径。为了让他能就读尼科尔斯学校,他们搬到了布法罗。那是一所预备学校,富家子弟在那里学习拉丁语,而穷人家的孩子则学着与富家子弟建立人脉。

他以班级第二的成绩毕业,期间还加入了校网球队。在香港大学和沃顿商学院辗转之后,他于 2008 年获得了经济与金融学位,如果你喜欢实时见证全球金融体系的崩溃,那这个时间点再合适不过了。

海耶斯没有留在纽约,参与金融危机后那场关于华尔街是否已病入膏肓的深刻反思,而是移居香港。事实证明,这步棋极具先见之明 —— 在香港,你尽可交易复杂的衍生品,却鲜有人会尖锐地质疑其中的系统性风险。

学习衍生品的「语言」

作为一名身无分文的实习生,Hayes 把送餐变成了一门生意,他向每位同事的订单收取差价,每周能赚几百美元。沃顿商学院招聘季,他带招聘官去费城的夜店应酬,硬是给对方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工作时的穿搭更是成了传奇:有个「休闲星期五」,他穿了件紧身粉色马球衫、酸洗牛仔裤,配一双亮黄色运动鞋,部门主管瞧见了,脱口骂道「那混蛋是谁?」这事儿直接让公司取消了「休闲星期五」。

2008 年,德意志银行香港分行聘请 Hayes 担任股票衍生品交易员。正是在这里,他一头扎进了衍生品的复杂数学世界 —— 这类金融工具的价值,恰恰源自其背后的标的资产。

他专长于 Delta-one 交易与 ETF,这在金融领域堪比「管道工程」,虽不风光,却必不可少。而只要摸透管道的连接逻辑,便能从中获利。

(注:Delta-one 交易是一种通过交易与标的资产价格呈 1:1 变动关系的金融产品,如 ETF、期货等,来追踪标的资产价格变动的金融交易方式。)

花了三年时间练就从仅持续约 17 秒的价差中套利的本事,他于 2011 年跳槽至花旗集团。可到了 2013 年,银行监管收紧,好日子戛然而止。Hayes 遭解雇,却也因此在比特币亟需懂行的「金融管道工」之际,与这个市场不期而遇。

2013 年的比特币交易所,全是懂区块链协议编码的人搭起来的 —— 这些人敲得动代码,却从没听过「保证金要求」为何物。Hayes 眼中的这个市场:全年无休连轴转,没有熔断机制,没有中央监管,更谈不上什么复杂的风险管理。这要么是金融的未来,要么是让人快速亏光钱的精巧设计 —— 而在他看来,这两种可能完全可以并存。

基础设施虽简陋,底层机制却让他着了迷。这分明是个迫切需要他从传统金融里学来的那套金融工程的市场。

打造 BitMEX

他联手 Ben Delo 与 Samuel Reed —— 前者是能搭建交易引擎的数学家,后者则真正摸透了加密货币的运作逻辑。2014 年 1 月,三人着手打造 BitMEX(比特币商品交易所),宣称要做「最顶尖的点对点交易平台」,与那些大多功能潦草、勉强能用的交易所展开竞争。

三位创始人的技能形成完美互补:Hayes 懂市场结构与衍生品,Delo 能搭建复杂的交易引擎,Reed 则对加密货币技术了如指掌。

BitMEX 于 2014 年 11 月 24 日启动实时交易,专注于比特币衍生品。这个时间点是数月精心开发与压力测试的结果。上线时,创始人团队实则分散在全球各地 ——Hayes 和 Delo 在香港,Reed 则在克罗地亚度蜜月时远程参与。

早期产品包括杠杆比特币合约和 Quanto 期货,让交易者无需实际持有标的资产,就能表达对比特币价格的看法。这些复杂工具需要对保证金、清算机制和跨货币对冲有深刻理解 —— 而这正是 Hayes 团队的强项。

(注:Quanto 期货是一种标的资产以某一货币计价、却以另一货币按预先约定汇率结算,从而消除结算时汇率波动风险的衍生品合约。)

但他们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2016 年 5 月 13 日,BitMEX 推出了一项前所未有的创新:XBTUSD 永续合约。这是一种类似期货的工具,却永不到期,通过多空头寸之间的资金支付机制,将合约价格锚定在比特币现货价格上。该合约提供高达 100 倍杠杆,且以比特币结算。

传统期货每月到期,迫使交易者陷入「展期 - 付费」的荒诞循环。Hayes 借鉴外汇市场的资金机制,为比特币期货注入了新逻辑:合约不会到期,而是通过多空互付资金实现自我修正:当合约价格高于现货,多头向空头付费;低于现货,则空头向多头付费。

这一设计消除了到期日,降低了交易成本,实用到让所有加密货币交易所立刻效仿。如今,永续合约已占据全球加密货币交易量的大头。Hayes 实质上「解决」了时间问题,至少在衍生品合约领域是如此。

@Intelligencer

爆炸式增长与监管审查

BitMEX 的 XBTUSD 合约迅速成为全球流动性最深的比特币衍生品市场。其成熟的风险管理、专业级工具和高杠杆,同时吸引了传统金融交易者与加密货币原生玩家。

到 2018 年,BitMEX 的每日名义交易量已突破 10 亿美元。交易所搬进了香港长江集团中心 45 楼 —— 这座城市最昂贵的写字楼之一。同年 8 月,BitMEX 服务器因计划维护宕机时,比特币价格应声上涨 4%,为整个加密货币市场凭空增加 100 亿美元市值。

BitMEX 名义上禁止美国客户参与,但批评者称这些限制形同虚设。它对比特币定价的影响力,引起了刚接触加密货币市场的学者、监管机构与政客的注意。

2019 年 7 月,经济学家 Nouriel Roubini 发布报告,指控 BitMEX 存在「系统性违法」,允许过度冒险行为,且可能从客户平仓中获利。这些指控引发了监管调查与关于加密货币市场结构的国会听证会。

到 2019 年底,比特币衍生品日交易量已达 50-100 亿美元,是现货交易量的十倍以上。BitMEX 在其中占据可观份额,让 Hayes 及其伙伴成为全球加密货币市场的核心人物。

2020 年 10 月 1 日,联邦起诉的靴子终于落下:CFTC 提起民事申诉,司法部(DOJ)公布刑事指控,称 BitMEX 在为美国客户服务时,作为未经注册的期货经纪商运营,且无视反洗钱要求。检察官指出,Hayes 及其伙伴故意规避合规,却赚取了数亿美元利润。

Hayes 当天辞去 CEO 一职。Reed 在马萨诸塞州被捕,Hayes 与 Delo 则被列为「在逃」—— 这是司法部的术语,意思是「我们知道你在哪,只是还没动手抓」。

这场法律诉讼持续了两年多,期间 Hayes 意外发现自己在撰写市场与货币政策分析方面颇具天赋。他的《Crypto Trader Digest》专栏成了所有试图理解宏观经济、美联储政策与加密货币价格关联者的必读内容。他构建的分析框架,解释了为何央行决策终将推动人们转向比特币。

2021 年 8 月,BitMEX 同意支付 1 亿美元了结民事指控。2022 年 2 月 24 日,Hayes 对「故意未建立反洗钱计划」的指控认罪。同年 5 月 20 日,他被判处 6 个月居家监禁、2 年缓刑,以及 1000 万美元罚款。

诉讼期间,Hayes 逐渐成为加密领域最具洞察力的评论员之一。他对美联储政策与比特币价格动态的分析,重塑了交易员与机构对加密货币作为宏观资产的认知。他提出的「中本聪美元(NakaDollar)」概念极具前瞻性:通过比特币多头与永续合约空头的组合创造合成美元,无需传统银行即可获得美元敞口。

Hayes 也直言不讳地强调比特币作为对冲货币贬值工具的价值:「在资金转账领域,我们正从模拟社会迈向数字社会,这将带来巨大颠覆。我看到了借助比特币和加密货币创建公司的机会,它能从这场混乱变革中获益。」

2025 年 3 月 27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赦免了 Hayes 及 BitMEX 联合创始人,为这一法律篇章画上句号。此时,Hayes 已在 BitMEX 之外开启新事业,担任家族办公室基金 Maelstrom 的首席投资官,投资领域涵盖风险投资、流动性交易策略与加密货币基础设施。

该基金通过向开发者提供 5 万 - 15 万美元不等的资助支持比特币发展,正如 Maelstrom 官网所释:「比特币是加密货币领域的基石资产,与其他项目不同,它从未通过发行代币为技术开发融资。」这正体现了 Hayes 对开源开发可持续资金支持的重视。

近期市场动向

Hayes 当前的投资策略映射着他的宏观视野。2025 年 8 月,他因五天内购入超 1500 万美元加密货币登上头条,投资重点是以太坊和 DeFi 代币,而非比特币。其中包括 1750 枚以太坊(价值 743 万美元),以及大量 HYPE、ENA 和 LDO 代币。这一配置源于他的判断:某些山寨币将受益于当前市场环境,即机构对以太坊的青睐、稳定币采用率上升、各类协议通过填补市场空白创收。

Hayes 也是 Ethena(ENA)最直言不讳的支持者之一。这一合成美元协议,正是基于他在 BitMEX 开创的衍生品概念。2025 年 8 月,他购入 310 万个 ENA 代币(价值 248 万美元),成为该项目最大个人持有者之一。在他看来,Ethena 是「中本聪美元」概念的演进:利用衍生品创造与美元挂钩的资产,且不依赖传统银行体系。这笔投资,是他对新一代项目的押注:它们正用永续掉期与资金机制,重新定义合成资产的运作方式。

当月早些时候,他因对宏观经济的担忧,以近 3500 美元的价格卖出价值 832 万美元的以太坊。但当以太坊回升至 4150 美元以上时,他又买回了所有仓位,并在社交媒体坦言:「不得不全买回来。我发誓,再也不获利了结了。」

@CryptoHayes

Hayes 当前的宏观论点核心,是他认为美联储必将开启印钞。他指出,房地产市场压力、人口结构变化、资本外流等结构性问题,将迫使政策制定者向金融体系注入约 9 万亿美元。「不印钞,体系就会崩溃」。他特别强调了房利美、房地美等机构的债务负担。

若这一情景成真,Hayes 预测比特币年底可能触及 25 万美元,投资者会寻找法币贬值的替代选择。基于当前货币体系不可持续、比特币是最可行价值储存替代物的判断,他认为比特币长期有望在 2028 年达到 100 万美元。

永续合约从根本上改变了加密货币交易,它消除了早期衍生品市场的诸多摩擦。2025 年,就连 Robinhood、Coinbase 等主流平台都在推出自家永续产品,而 Hyperliquid 等新交易所更是围绕 Hayes 的原始创新构建起了完整业务。

BitMEX 案件催生的监管框架,也塑造了行业标准:完善的反洗钱计划、客户验证、监管注册,成为任何服务全球市场的交易所的必备条件。

40 岁的 Hayes,在加密生态中占据着独特位置。他亲历比特币诞生前的传统金融,有能力搭建定义加密交易方式的基础设施,也经受过爆发性成功与严重法律后果的双重考验。

他的故事证明:在加密领域,可持续的成功需要理解技术与监管、创新与合规的平衡。永续合约的成功,不仅因其技术巧妙,更因其解决了交易者的实际问题。至少在监管框架追上创新步伐之前是如此。

「当年我们搭建这一切时,根本无需征得谁的许可。放眼哪个行业,还能让三个普通人折腾出一家日交易量数十亿美元的交易所?」Hayes 回望打造 BitMEX 的经历,不禁感慨。

这句话,捕捉了在快速演变的监管环境中构建金融基础设施的机遇与责任。

如今,Hayes 仍在分析市场、基于宏观判断下重注。他的影响力早已超越单笔交易或投资。通过文章、投资与对加密市场的持续参与,在这个常重炒作轻分析的行业里,他始终是最具洞见的声音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