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8月,ADA币(Cardano)的流通量约为356–364.5亿枚,占其最大供应量的79%;而其总量规则明确为永久固定的450亿枚上限,采用逐步释放机制,预计2050年完成全部分发,此后转为通缩模型。
ADA币是Cardano区块链的原生代币,主要功能包括支付交易费用、参与链上治理及通过质押挖矿获取奖励。作为权益证明(PoS)网络的核心资产,其经济模型设计旨在平衡长期可持续性与去中心化目标,发行量与总量规则直接影响代币价值与生态稳定性。
1.流通量规模
当前流通中的ADA数量处于356亿至364.5亿枚区间,不同平台数据存在小幅差异。例如xbit交易所显示为364.5亿枚,Coinbase则为356.98亿枚,均表明流通量已接近450亿枚最大供应量的80%。这一比例反映出Cardano网络经过多年发展,代币分发已进入中后期阶段。
2.流通占比意义
79%的流通占比意味着大部分ADA已通过质押奖励等机制进入市场,剩余约21%将在未来25年内逐步释放。这种渐进式流通设计避免了一次性抛压,为市场提供了稳定的价格形成环境。
1.最大供应量固定
Cardano设定永久固定的最大供应量为450亿枚ADA,且无任何增发计划。这一上限由区块链协议层写入,开发者团队、基金会及早期用户的份额均已预先分配,未预留未来调整供应量的权利,从机制上保障了代币稀缺性。
2.分配与释放机制
ADA采用“逐步释放”而非一次性发行模式,新代币主要通过质押奖励进入流通。初始阶段每年释放量对应约5%的通胀率,之后每年递减0.3%,预计到2050年实现450亿枚的完全分发。这种设计既激励早期用户参与网络维护,又避免了通胀对代币价值的过度稀释。
3.长期通缩目标
2050年后,Cardano将停止新增ADA供应,正式进入通缩阶段。届时流通量仅通过交易销毁等机制减少,不再有新增代币注入市场。这一转变意味着ADA的稀缺性将进一步提升,可能对长期价值形成支撑。
1.无增发保障
与部分区块链项目不同,Cardano未预留开发者或基金会的“未来增发权”,所有代币份额在创世阶段已完成分配。这一设计消除了“无限印钞”风险,增强了用户对代币总量的信任。
2.质押激励平衡
持有者可通过质押ADA参与网络维护,当前(2025年)年收益率约2%-3%。这一收益水平既保证了节点运营的积极性,又避免了过高通胀对代币价值的冲击,形成“质押奖励-流通增长-生态繁荣”的正向循环。
3.通胀率可控递减
初始约5%的通胀率通过每年0.3%的幅度逐步降低,确保代币释放节奏与生态发展速度匹配。例如2025年通胀率已降至约2.5%,随着接近2050年完全分发目标,通胀压力将持续减弱。
当前ADA价格波动区间为0.45–0.63美元,市值稳居全球加密货币前10。链上数据显示,DeFi、NFT及Web3应用的加速部署正扩大ADA的使用场景,从单纯的价值存储向实用型代币转变。
对于用户而言,需重点关注两方面变化:一是质押收益率的长期递减趋势可能影响持有者的参与意愿;二是2050年通缩模型的落地效果,若销毁机制能有效减少流通量,或进一步推高代币稀缺性溢价。
总体来看,Cardano通过“固定总量 渐进释放 通胀递减”的经济模型,在保障去中心化的同时,为生态发展预留了足够灵活性。随着流通量接近上限,ADA的价值逻辑将逐渐从“增长预期”转向“应用需求”驱动。
关键词标签:ADA币,Cardano,最大供应量,流通量,经济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