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议员提议成立监管联盟,欧洲官员如何反制美国举措?

2025年,香港和欧洲在全球治理舞台上各自采取了重要行动:香港出台了《政策宣言2.0》,铺设数字资产监管路径;欧洲则在贸易领域应对美国关税威胁展开策略应对。这些动态不仅凸显不同地区的治理逻辑差异,也反映了面对全球挑战时的战略方向。

香港的监管推进之路

政策宣言与监管框架布局

2025年6月26日,香港政府发布了《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提出了LEAP框架(Legal streamlining、Expanding products、Advancing use cases、People collaboration),旨在为数字资产领域建立更统一、协调的监管体系,并积极推动代币化(包括债券、基金等实际资产)发展与金融创新。

紧接着,2025年7月8日,香港金融管理局与证监会启动了监管扩展措施:包括针对于数字资产交易、稳定币发行、资产托管等不同主体的牌照制度,并公开征求意见。同时,《稳定币条例》已获得立法会通过,将于2025年8月1日正式生效,为法币锚定稳定币(fiat-referenced stablecoins)配置监管牌照制度,首次明确发行人的储备金管理、赎回机制和反洗钱要求。

构建全球合作与市场信心

虽然目前没有“香港议员提出设立监管联盟”的明确提案,但政策宣言中确实强调加强国际及地区法规协调,包括在亚洲-非洲等多边机制中推动数字监管共识和立场协调。香港还通过Cyberport、InvestHK、金管局和证监会等部门,为数字资产创新提供支持与资助,进一步提升其在亚太地区的吸引力。

因此,香港策略逻辑清晰:在确立清晰监管路径后,通过政策宣言、制度推动与咨询征集稳步推进,同时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与规则协调,为自身争取区域数字资产治理的话语权。

欧洲的贸易政策反应

美欧贸易关系整体动态

2025年7月27日,美国与欧盟达成一项关键性贸易协议,以避免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的对欧盟商品加征30%关税。最终协议将欧盟商品对美出口关税统一设为15%,并豁免部分关键领域(如飞机零组件、药品等)。作为交换,欧盟同意在美国增加投资,总规模约为6000亿美元。

目前,实施细节仍在谈判之中。例如美国尚未就汽车零部件的关税调整发布正式行政命令,而欧盟仍在等待相关确认,条款尚未完全落地 Reuters金融时报。在这种背景下,德国等成员国强调要优先落实已达成的汽车领域关税降幅,推动协议落地 Reuters。

反制机制与多边联盟

面对此局面,欧盟借助其“反胁迫工具”(EU Anti-Coercion Instrument),继续强化对侵犯其经济利益行为的威慑能力。该工具于2023年出台,作为对抗第三国经济胁迫的“贸易炮弹”,具备快速启动制裁机制的能力 维基百科。

此外,欧洲采取的策略既包含协商路径,也强调一旦美国政策再度升级,可迅速采取反制。此外欧盟也在推进与亚洲及其他国家的贸易多元化,以减少对美依赖 TIME泰晤士报。

总结:策略差异里的全球治理图谱

这两个案例虽然差异明显,却都体现出地区治理中争取主动权的共性逻辑。

香港:制度建设与合作路径并行

政策宣言、法规制定与咨询机制相结合,强调在透明、规范的基础上吸引市场与资本,同时推动国际协同合作,努力把自己打造成全球数字资产治理的重要节点。

欧洲:谈判与防御同步发力

在贸易摩擦背景下,先通过协商确保避免高额关税冲击,再备选有力工具(例如反胁迫工具)作为后备方案,强化政策威慑与谈判筹码。

虽领域不同,但两地都在全球治理中寻求战略主动。香港在数字经济与创新规则上抢占先机,欧洲则通过协商与制度保障维护经济安全。这两条路径共同揭示:面对多变的全球挑战,不同地区都在用各自优势争取规则制定的话语权和数字治理主导地位。

关键词标签:香港监管联盟,数字资产,欧洲反制,全球治理,贸易关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