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8月,Tether(USDT)作为全球最大稳定币发行商,市值达1624亿美元,占据稳定币市场66%份额,在面临传统金融巨头与科技公司竞争及美国《GENIUS法案》重塑市场格局的背景下,正通过新兴市场深耕、生态投资扩展及灵活监管策略推进全球布局,其首席执行官Paolo Ardoino则从竞争优势、监管适应与全球化愿景角度解析USDT海外市场策略。
Tether的全球战略围绕“新兴市场渗透 生态系统扩张 监管适应性”三大支柱展开,通过差异化路径巩固稳定币领导地位。
1.新兴市场深度布局:从金融普惠到基础设施建设
Tether将新兴市场视为核心增长引擎,尤其聚焦金融服务匮乏地区,通过“基础设施 金融工具”双轨模式实现落地。 非洲能源与金融普惠项目:在非洲无电地区推进太阳能自助服务亭(Solar Kiosks)项目,用户以每月3 USDT订阅费获得电力供应,同步提供USDT支付与储蓄功能。截至2025年6月,已完成500个试点,覆盖50万用户,计划至2030年建成10万个服务亭,惠及1.2亿人口,解决能源与金融双重痛点。 全球分布式美元网络:Paolo Ardoino称此网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美元分销网络”,目前触点超数百万,每季度新增3000万钱包用户,其中37%用于储蓄账户,直接触达传统银行体系覆盖不到的群体。
2.战略投资与生态扩展:跨领域布局构建护城河
Tether通过资本运作与技术整合,从单一稳定币发行商向多元化生态平台转型。 多领域战略投资:累计投资超100家企业,覆盖人工智能(AI芯片、大模型)、可再生能源(光伏、储能)、点对点通信及区块链基础设施,2025年计划将2024年137亿美元利润中的50亿美元用于进一步扩张,强化技术与资源储备。 跨链与DeFi深化:推动USDT在Solana、Sui等更多区块链网络的兼容性,加强与DeFi协议合作,提升流动性场景,目标是成为跨链支付与价值存储的“数字美元枢纽”。
3.美国市场重返计划:合规框架下的双轨策略
面对美国《GENIUS法案》的联邦监管框架,Tether采取“分层次进入”策略,平衡合规与市场渗透。 针对机构与零售的差异化产品:推出符合法案要求的“美国版稳定币”,专注机构客户的支付、结算与交易需求;同时利用外资发行商3年合规过渡期,逐步开放现有USDT对美国零售市场的有限服务。 监管博弈中的竞争壁垒:Paolo Ardoino认为《GENIUS法案》可能限制非金融主营科技公司(如Meta)发行稳定币,“若非主营金融业务,或面临禁止”,这为Tether在合规赛道创造相对优势。
作为Tether战略掌舵人,Paolo Ardoino从市场定位、竞争逻辑与长期愿景角度,阐释USDT海外扩张的核心逻辑。
1.竞争优势:规模效应与先发壁垒
Ardoino强调USDT在新兴市场的“不可复制性”,认为其先发优势已转化为用户习惯与基础设施优势。“USDT的规模和用户基数是最大壁垒——每季度新增3000万钱包用户,其中超三分之一用于储蓄,这形成了稳定的用户粘性”,对比竞争对手USDC的透明度策略,他认为“普惠金融的核心是触达而非单纯透明,Tether已建立覆盖数百万触点的网络,这是其他稳定币难以短期追赶的”。
2.监管适应:在合规框架内保持灵活性
对于全球监管趋严,Ardoino持“谨慎乐观”态度。他认为美国《GENIUS法案》虽规范了市场,但可能“抑制创新速度”,Tether的应对策略是“合规本土化”——在不同地区根据监管要求调整产品设计,例如美国市场侧重机构合规服务,新兴市场保留普惠属性。“监管不是障碍,而是筛选器,只有能平衡合规与创新的玩家才能存活”。
3.全球化愿景:推动“去中心化央行”式美元数字化
Ardoino将Tether的长期目标定义为“美元数字化的全球基础设施”。他提出,传统银行体系仅覆盖全球30%人口,而USDT通过区块链技术,正在构建“去中心化的美元分发网络”,尤其在非洲、东南亚等地区,“每月3 USDT的太阳能订阅费、手机钱包里的储蓄账户,这些都是传统金融做不到的”。2025年,Tether已启动亚洲市场拓展,通过招聘韩国团队探索本地化合作,进一步扩大美元数字化触达范围。
截至2025年8月,Tether的全球扩张成效显著:与Rumble合作推出的钱包已覆盖7000万用户,接近主流交易所活跃用户规模;2024年利润达137亿美元,为竞争对手Circle的80倍以上。但挑战依然存在:全球合规成本上升可能拖累扩张速度,BlackRock等传统机构加速布局稳定币,新兴市场的政治与基础设施风险也可能影响落地效果。
总体而言,Tether通过“新兴市场深耕 生态投资 监管灵活”的战略组合,正试图巩固稳定币领导地位,而Paolo Ardoino的“美元数字化”愿景,或将在传统金融与区块链的交叉领域开辟新的增长空间。
关键词标签:Tether(USDT),全球战略,新兴市场,生态扩展,监管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