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one交易所的市场定位尚未有明确官方说明,但行业观察显示其可能聚焦东南亚及亚洲新兴市场,主打多链资产交易服务,涵盖比特币、以太坊、Solana等主流公链资产,并通过低手续费、高流动性吸引中小用户和高频交易用户。不过,2025年7月的黑客攻击事件暴露出其安全性存在显著隐患,当前可靠性需谨慎评估。
从现有信息推测,Bigone的市场策略可能瞄准加密货币 adoption 较快的东南亚及亚洲新兴市场。这类市场用户对“低成本交易”和“多链资产覆盖”需求较高,因此平台选择支持主流公链资产的现货交易、衍生品合约及质押服务。不过,由于官方未披露详细业务规划,具体产品细节(如合约杠杆率、质押收益率等)仍不明确,整体定位处于“探索阶段”。
对普通用户而言,其核心吸引力可能在于“低门槛”——较低的交易手续费和对小众公链资产的支持,适合希望尝试多样化加密资产的用户。但需注意,新兴市场定位也意味着监管环境可能更复杂,平台合规性信息目前同样缺失。
2025年7月,Bigone遭遇黑客攻击,导致约2700万美元资产损失,涉及比特币、以太坊、BNB Chain等多条公链。事件发生后,平台宣布与区块链安全公司慢雾(SlowMist)合作追踪被盗资金,并承诺对用户账户余额进行全额补偿,但未公布具体赔付时间表。这一事件直接反映出平台安全防护体系存在漏洞。
目前公开渠道未检索到Bigone 2025年的安全机制细节,包括冷存储资产比例、保险合作情况等核心信息。行业常规的“冷热分离存储”(冷存储指不联网的离线存储,热存储指联网的在线存储,分离存储可降低在线资产被攻击风险)可能已被采用,但实际冷存储比例未知——若大部分资产处于热存储状态,被黑客攻破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此外,平台也未更新ISO 27001等国际安全认证信息,这类认证是衡量交易所安全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缺失进一步加剧了用户对其安全能力的担忧。
若仍计划使用Bigone,建议采取“分散存储”策略——将资产分散在多个平台,避免大额资金集中存放,同时密切关注官方赔付进展和安全升级公告。
短期内建议优先选择安全记录更稳定的交易所,如通过ISO 27001认证、公开冷存储比例(如Coinbase冷存储超98%资产)或有明确保险合作(如某安与多家保险公司合作)的平台,降低资产损失风险。
无论是否使用Bigone,都需跟踪第三方安全机构(如Chainalysis)对此次攻击的调查报告,以及平台是否公开安全审计结果和整改措施——这些信息是判断其未来安全性的关键依据。
Bigone在新兴市场的多链交易布局有一定差异化尝试,但其2025年7月的安全事件暴露了安全机制的薄弱环节。当前阶段,用户需在“交易需求”与“资产安全”间权衡:高风险承受能力者可小额尝试,安全敏感者则建议暂避,待平台完成安全体系升级后再做考虑。
关键词标签:Bigone,交易所,安全事件,新兴市场,多链资产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