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5月5日讯(福建日报报业集团记者 林鑫灵 游筑波 通讯员 张玮玲)
4月28日上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厦门航空客舱经理刘雪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从普通乘务员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再到荣膺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刘雪于厦航客舱的小小天地,用21年的坚守书写了不凡篇章。
初见刘雪,只见她制服笔挺,发髻一丝不苟,举止利落干练。从两岸首航到抗震救灾救援,从洲际撤侨到国内医疗团队运输……在她的飞行生涯中,经历过太多特殊的航班。
2008年5月14日,汶川地震后的第二天凌晨,刘雪接到通知,需要紧急执行保障抢险救灾人员飞赴灾区的航班任务。在航班准备的间隙,她带着组员将亲手折好的千纸鹤一一放入餐盒里。这份小心意让战士们动容,不少人更是将其小心翼翼地放进了自己的上衣口袋里。这个画面至今仍清晰地刻在刘雪的脑海中,令她十分感慨:“我们的工作或许平凡,但只要用心经营,也能成为连接心灵的精神纽带、传递温暖的空中桥梁。”
“服务无小事,唯有以心换心,方能成就匠心。”这是刘雪常挂在嘴边的话。一次飞往杭州的航班上,一位老人因腿脚不便不敢喝水,生怕频繁如厕麻烦他人。刘雪察觉后,主动将老人位置调换至前排,飞行中,她多次搀扶老人往返卫生间,蹲下身为其整理衣服,让老人和家属不胜感激。
“我们在客舱中以真情服务旅客,旅客也给我很多的感动。”刘雪回忆,一次航班下降过程中,一位老奶奶坚持要打开行李架拿行李,她赶忙上前制止,没想到老奶奶说,“我听到你的声音哑了,包里有药拿给你润润嗓子”。还有一次,一位盲人旅客在抵达目的地时,特意向刘雪乘务组致谢,“你们的声音,让我看到了天空的颜色”。细数航班保障的过往,刘雪深受触动:“我想,劳动的意义就在于让他人的生活多一份美好,这也是我们作为客舱乘务员最珍惜的瞬间。”
鲜为人知的是,刘雪曾因严重晕机险些告别蓝天。初入行时,飞机一腾空她便眩晕呕吐。为了实现飞行梦想,刘雪特意请教飞行员防晕机的方法,自己在宿舍低头原地转圈训练平衡感。练了吐,吐了再练,就这么过了三个月,她硬是战胜了生理极限。
一个人可以飞得很好,一群人才能飞得更远。刘雪深知,劳模不仅是个人荣誉,更要将劳模精神的火种一代代传承下去,形成集体的力量。2014年,“刘雪劳模工作室”在厦航福州分公司揭牌并投入使用,成为厦航践行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重要阵地。
依托这个平台,刘雪带领一批又一批乘务员钻研客舱服务,持续推动品质提升。截至今年4月,工作室已累计培养客舱经理25人、乘务教员140人、乘务长175人,孵化厦航天际服人才231人。除此之外,刘雪还带领业务组编写超过100万字的厦航客舱规范化手册,牵头制定全新的商务舱服务标准和程序,为厦航客舱服务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制度基础,助力厦航连续三年获评APEX“世界级航空公司”,并斩获“全球最佳客舱服务”重磅奖项。
21年零投诉,在于刘雪始终坚持初心。当飞机腾空飞向天际,她望向舷窗外,仿佛又见到珍藏千纸鹤的年轻战士,见到那位道谢的盲人,见到无数陌生却温暖的笑脸。这片蓝天下,真情服务的故事永不完结。